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刘毅于公府 曹魏 · 王基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八
方正亮直,挺然不群,言不苟合,行不苟容,往日侨仕平阳,为郡股肱。
正色立朝,举纲引墨
朱紫有分,郑卫不杂,孝悌著于邦族,忠贞效于三魏。
孙阳取骐骥于吴坂,秦穆拔百里于商旅。
未遇知己,无所自呈。
前已口白,谨复申请(《晋书·刘毅传》)
刘毅国子祭酒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四
刘毅博学多闻,其以散骑常侍国子祭酒(《书钞》六十七引臧荣绪《晋书》)
刘毅太康五年正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政德未修,诚未有以膺受嘉祥。
省来示,以为瞿然。
贺庆之事,宜详依典义,动静数示(《晋书·刘毅传》,又《群书治要》三十引《晋书》。)
刘毅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五
羊车虽无制,犹非素者所服(《宋书·礼志五》。晋武帝时护军羊琇乘羊车,司隶校尉刘毅奏弹之,诏云云。)
司隶上表 西晋 · 傅咸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二
臣既驽弱,不胜重任。
加在哀疚,假息日阕,陛下过意,授非所堪。
披露丹款,归穷上闻,谬诏既往,终然无改。
臣虽不能灭身以全礼教,义无腼然,虚忝隆宠
前受严诏,视事之日,私心自誓,陨越为报。
以货赂流行,所宜深绝,切敕都官,以此为先。
而经弥日月,未有所得。
斯由陛下有以奖厉,虑于愚戆,将必死系。
故自掩检以避其锋耳。
在职有日,既无赫然之举,又不应弦垂翅,人谁复惮?
光禄大夫刘毅司隶,声震内外,远近清肃。
非徒有王臣匪躬之节,变由所奏见从,威风得伸也(《晋书·傅咸传》)
驳有司奏琅邪王伦 西晋 · 刘毅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五
王法赏罚,不阿贵贱,然后可以齐礼制而明典刑也。
伦知裘非常,蔽不语吏,与缉同罪,当以亲贵议减,不得阙而不论。
宜自于一时法中,如友所正(《晋书·赵王伦传》,伦坐使散骑将刘缉买工所将盗御裘,廷尉杜友正缉弃市,伦当与缉同罪,有司奏,伦爵重属亲,不可坐,谏议大夫刘毅驳。)
谏贺龙见表 西晋 · 刘毅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五
昔龙降郑时门之外,子产不贺;
龙降夏廷,沫流不禁。
卜藏其衅,至周幽王祸衅乃发。
《易》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证据旧典,无贺龙之礼(《晋书·刘毅传》,又《五行志》下作「昔龙漦夏廷,祸发周室,龙见郑门,子产不贺」。又见《群书治要》三十引《晋书》,与今传同。)
因天阴上言 西晋 · 刘毅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五
必有阿党之臣,奸以事君者,当诛而不诛故也(《晋书·刘毅传》。后阴气解而复合,上言云云。《五行志中》作「上疏」,末句作「而不赦也。」)
上疏请罢中正九品 西晋 · 刘毅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五
臣闻:立政者,以官才为本,夫九品有八损,而官才有三难,而兴替之所由也。
人物难知,一也;
爱憎难防,二也;
情伪难明,三也。
三者虽圣哲在上,严刑督之,犹不可治。
故尧求俊乂而得四凶,三载考绩而饕殄得成。
使世主虽有上圣之明,而无考察之法;
授凡庸之才,而去常罚之劝,则为开奸,岂徒四族,侧陋何望于时哉!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
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已。
公无考校之负,私无告讦之忌。
荣党横越,威福擅行。
用心百态,求者万端。
廉让之风灭,苟且之俗成。
天下讻讻,但争品位,不闻推让。
流俗之过,一至于此,窃为圣朝耻之。
愚心之所非者,不可以一概论;
辄条列其事。
夫名状以当才为清,品辈以得实为平,治乱安危之要,不可不明。
清平者,政化之美也;
枉滥者,乱败之恶也,不可不察。
然人才异能,备体者寡。
器有大小,达有早晚。
前鄙后修,宜受日新之报;
抱正违时,宜有质直之称;
度远阙小,宜得殊俗之状;
任直不饰,宜得清实之誉;
行寡才优,宜犹器任之用。
是以三仁殊涂而同归,四子异行而均义。
陈平、韩信笑侮于邑里,而收功于帝王
屈原、伍胥不容于人主,而显名于竹帛,是笃论之所明也。
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
不均称尺,务随爱憎。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
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前鄙后修者,则引古以疾今;
古贤今病者,则考虚以覆过。
质直者罪以违时,阿容者善其得和、度远者责以小检,才近者美其合俗,齐量者以已为限。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凭权附党,毁从亲。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无报于身,必见割夺
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凌弱党强,以植后利。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暨时有之,皆曲有故。
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州都者,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
不谓一人之身,了一州之才,一人不审便不坐之。
若然,自仲尼以上,至于庖牺,莫不有失,则皆不堪,何独责于中人者哉!
若殊不修,自可更选。
今重其任而轻其人,所立品格,还访刁攸。
攸非州里之所归,非职分之所置。
今访之,归正于所不服,决事于所不职,以长谗构之源,以生乖争之兆,似非立都之本旨,理俗之深防也。
主者既善刁攸,攸之所下而复选以二千石,已有数人。
刘良上攸之所下,石公罪攸之所行,驳违之论横于州里,嫌雠之隙结于大臣。
夫桑妾之讼,祸及吴楚;
斗鸡之变,难兴鲁邦。
况乃人伦交争而部党兴,刑狱滋生而祸根结,损政之道二也。
本立格之体,将谓人伦有序,若贯鱼成次也。
九品者,取下者为格,谓才德有优劣,伦辈有首尾。
今之中正,务自远者,则仰割一国,使无上人;
秽劣下比,则拔举非次,并容其身。
公以为格,坐成其私。
君子无大人之怨,官政无绳奸之防。
使得上欺明主,下乱人伦。
乃使优劣易地,首尾倒错。
推贵异之器,使在凡品之下;
负戴不肖,越在成人之首。
损政之道三也。
陛下践阼,开天地之德,弘不讳之诏,纳忠直之言,以览天下之情,太平之基,不世之法也。
然赏罚,自王公以至于庶人,无不加法。
中正,委以一国之重,无赏罚之防。
人心多故,清平者寡,故怨讼者众。
听之则告讦无已,禁绝则侵枉无极,与其理讼之烦,犹愈侵枉之害。
今禁讼诉,则杜一国之口,培一人之势,使得纵横,无所顾惮。
诸受枉者抱怨积直,独不蒙天地无私之德,而长壅蔽于邪人之铨。
使上明不下照,下情不上闻。
损正之道四也。
昔在前圣之世,欲敦风俗,镇静百姓,隆乡党之义,崇六亲之行,礼教庠序以相率,贤不肖于是见矣。
然乡老书其善以献天子,司马论其能以官于职,有司考绩以明黜陟。
故天下之人退而修本,州党有德义,朝廷有公正,天下大治,浮华邪佞无所容厝。
今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取流徙异邦,或给役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力!
中正知与不知,其当品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
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
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
既无乡老纪行之誉,又非朝廷考绩之课;
遂使进官之人,弃近求远,背本逐末。
位以求成,不由行立,品不校功,党誉虚妄。
损政五也。
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
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
既以在官,职有大小,事有剧易,各有功报,此人才之实效,功分之所得也。
今则反之,于限当报,虽职之高,还附卑品,无绩于官,而获高叙,是为抑功实而隆虚名也。
上夺天朝考绩之分,下长浮华朋党之士,损正六也。
凡官不同事,人不同能,得其能则成,失其能则败。
九品不状才能之所宜,而以九等为例。
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长;
以状取人,则为本品之所限。
若状得其实,犹品状相妨,系絷选举,使不得精于才宜。
况今九品,所疏则削其长,所亲则饰其短。
徒结白论,以为虚誉。
则品不料能,百揆何以得理,万机何以得修?
损政七也。
九品诏书,善恶必书,以为褒贬,当时天下,少有所忌。
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
故反违前品,大其行势,以驱动众人,使必归己。
进者无功以表劝,退者无恶以成惩。
惩劝不明,则风俗污浊,天下人焉得不解德行而锐人事乎?
损政八也。
由此论之,选中正而非其人,授权势而无赏罚,或缺中正而无禁检,故邪党得肆,枉滥纵横。
虽职中正,实为奸府;
事名九品,而有八损。
或恨结于亲亲,猜生于骨肉,当身困于敌雠,子孙离其殃咎。
斯乃历世之患。
非徒当今之害也。
是以时主观时立法,防奸消乱,靡有常制,故周因于殷,有所损益。
至于中正九品,上圣古贤皆所不为,岂蔽于此事而有不周哉,将以政化之宜无取于此也。
自魏立以来,未见其得人之功,而生雠薄之累。
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晋书·刘毅传》,又《群书治要》三十引《晋书》,又《通典》十四,又略见《御览》二百六十五引《刘毅集》。)
傅咸司隶校尉元康初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但当思必应绳中理,威风日伸,何独刘毅(《晋书·傅咸传》)
刘毅谥疏 西晋 · 王宫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四
中诏以毅忠允匪躬,赠班台司,斯诚圣朝考绩以著勋之美事也。
臣谨案:谥者行之迹,而号者功之表。今功德并立,而有号无谥,于义不体。臣窃以春秋之事求之,谥法主于行而不系爵。然汉魏相承,爵非列侯,则皆没而高行,不加之谥,至使三事之贤臣,不如野战之将。铭迹所殊,臣愿圣世举《春秋》之远制,改列爵之旧限,使夫功行之实不相掩替,则莫不率赖。若以革旧毁制,非所仓卒,则毅之忠益,虽不攻城略地,论德进爵,亦应在例。臣敢惟行甫请周之义,谨牒功行如右。(《晋书·刘毅传》)
议推处刘毅 西晋 · 刘汉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四
龙体既苍,杂以素文,意者大晋之行,戢武兴文之应也。
乃引衰世妖异以疑今之吉祥,又以龙在井为潜,皆失其意。
潜之为言,隐而不见。
今龙彩质明焕,示人以物,非潜之谓也。
应推处(《晋书·刘毅传》。时龙见武库井中,百官将贺,独表无贺龙之礼,尚书郎刘汉等议诏,不听。)
奏举刘毅青州大中正 西晋 · 石鉴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三
谨案陈留孙尹表及与臣等书如左。
臣州履境海岱,而参风齐鲁,故人俗务本,而世敦德让,今虽不充于旧,而遗训犹存,是以人伦归行,土识所守也。
前被司徒符,当参举州大中正
佥以光禄大夫毅,纯孝至素,著在乡闾。
忠允亮直,竭于事上,仕不为荣,惟期尽节。
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义明,出处同揆。
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闾归其清流。
虽年耆偏疾,而神明克壮,实臣州人士所思准系者矣。
诚以毅之明格,能不言而信,风之所动,清浊必偃,以称一州咸同之望故也。
窃以为礼贤尚德,教之大典,王制夺与,动为开塞,而士之所归,人伦为大。
臣等虚劣,虽言废于前,今承书、敢不列启。
所执,非为惜名议于毅之身,亦通陈朝宜夺与大准。
以为言当否,应蒙评议(《晋书·刘毅传》)
表复起刘毅 晋 · 孙尹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六
礼,凡卑者执劳,尊者居逸,是顺叙之宜也。
司徒魏舒司隶校尉严询与年齿相近,往者同为散骑常侍,后分授外内之职,资涂所经,出处一致。
今询管四十万户州,兼董司百僚,总摄机要,所统殷广,兼执九品,铨十六州论议,主者不以为剧。
但以知一州,便谓不宜累以碎事,于太优,询、舒太劣。
若以前听致仕,不宜复与迁授位者,故光禄大夫郑袤司空是也。
夫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尚可复委以宰辅之任,不可咨以人伦之论,臣窃所未安。
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
前为司隶,直法不挠,当朝之臣,多所案劾。
谚曰:「受尧之诛,不能称尧」。
直臣无党,古今所悉。
是以汲黯死于淮阳董仲舒裁为诸侯之相。
独遭圣明,不离辇毂,当世之士咸以为荣。
虽身偏有风疾,而志气聪明,一州品第,不足劳其思虑。
疾恶之心小过,主者必疑其论议伤物,故高其优礼,令去事实,此为机阁,使绝人伦之路也。
臣州茂德,越不用,则清谈倒错矣(《晋书·刘毅传》。司徒青州大中正尚书悬车致仕,不宜劳以碎务。陈留乐安孙尹表。)
晋纪总论 东晋 · 干宝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四十九
史臣曰: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硕量,应运而仕,值魏太祖创基之初,筹画军国,嘉谋屡中,遂服舆轸,驱驰三世。
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行任数以御物,而知人善采拔。
故贤愚咸怀,小大毕力,尔乃取邓艾于农隙,引州泰于行役,委以文武,各善其事。
故能西禽孟达,东举公孙渊,内夷曹爽,外袭王陵神略独断,征伐四克。
维御群后,大权在己。
屡拒诸葛亮节制之兵,而东去吴人辅车之势。
世宗承基,太祖继业,军旅屡动,边鄙无亏,于是百姓与能,大象始构矣。
玄丰乱内,钦诞寇外,潜谋虽密,而在几必兆。
淮浦再扰,而许洛不震,咸黜异图,用融前烈。
然后推毂钟邓,长驱庸蜀,三关电扫,刘禅入臣,天符人事,于是信矣。
始当非常之礼,终受备物之锡,名器崇于周公,权制严于伊尹
至于世祖,遂享皇极。
正位居体,重言慎法,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和而不弛,宽而能断。
故民咏惟新。
四海悦劝矣。
聿修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腹心不同,公卿异议,而独纳羊祜之策,以从善为众。
故至于咸宁之末,遂排群议而杖王杜之决,汎舟三峡,介马桂阳,役不二时,江湘来同。
夷吴蜀之垒垣,通二方之险塞,掩唐虞之旧域,班正朔于八荒。
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
牛马被野,馀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
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虽太平未洽,亦足以明吏奉其法,民乐其生,百代之一时矣。
武皇既崩,山陵未乾,杨骏被诛,母后废黜,朝士旧臣夷灭者数十族。
寻以二公楚王之变,宗子无维城之助,而阏伯实沈之郤岁构;
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
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号,而有免官之谣,民不见德,唯乱是闻,朝为伊周,夕为桀蹠,善恶陷于成败,毁誉胁于势利。
于是轻薄干纪之士,役奸智以投之,如夜虫之赴火。
内外混淆,庶官失才,名实反错,天网解纽。
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
李辰石冰,倾之于荆扬,刘渊王弥,挠之于青冀,二十馀年而河洛为墟。
戎羯称制,二帝失尊,山陵无所。
何哉?
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
夫作法于治,其弊犹乱;
作法于乱,谁能救之?
故于时天下非暂弱也,军旅非无素也。
刘渊者,离石之将兵都尉
王弥者,青州之散吏也。
盖皆弓马之士,驱走之人,凡庸之才,非有吴先主诸葛孔明之能也。
新起之寇,乌合之众,非吴蜀之敌也。
脱耒为兵,裂裳为旗,非战国之器也。
自下逆上,非邻国之势也。
然而成败异效,扰天下如驱群羊,举二都如拾遗
将相侯王,连头受戮,乞为奴仆而犹不获。
后嫔妃主,虏辱于戎卒,岂不哀哉!
夫天下,大器也;
群生,重畜也。
爱恶相攻,利害相夺,其势常也;
若积水于防,燎火于原,未尝暂静也。
器大者不可以小道治,势动者不可以争竞扰,古先哲王,知其然也。
是以捍其大患而不有其功,禦其大灾而不尸其利。
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
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如晨风之郁北林,龙鱼之趣渊泽也。
顺乎天而享其运,应乎人而和其义,然后设礼文以治之,断刑罚以威之,谨好恶以示之,审祸福以喻之,求明察以官之,笃慈爱以固之,故众知向方,皆乐其生而哀其死,悦其教而安其俗,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廉耻笃于家闾,邪僻销于胸怀。
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之事乎?
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
是以昔之有天下者,所以长久也。
夫岂无僻主,赖道德典刑以维持之也。
延陵季子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昔周之兴也,后稷生于姜嫄,而天命昭显,文武之功,起于后稷
故其诗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又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又曰:「实颖实,即有邰家室」。
至于公刘遭狄人之乱,去邰之豳,身服厥劳。
故其诗曰:「乃裹糇粮,于橐于囊」。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以处其民」。
以至于太王为戎翟所逼,而不忍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
故其诗曰:「来朝走马,帅西水浒,至于岐下」。
周民从而思之,曰:「仁人不可失也」,故从之如归市。
居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三年五倍其初。
每劳来而安集之。
故其诗曰:「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以至于王季,能貊其德音。
故其诗曰:「克明克类,克长克君,载锡之光」。
至于文王,备修旧德,而惟新其命。
故其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由此观之,周家世积忠厚,仁及草木,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者也。
而其妃后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浣濯之衣,脩烦辱之事,化天下以妇道。
故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是以汉滨之女,守絜白之志;
中林之士,有纯一之德。
故曰:「文武自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于忧勤,终于逸乐」。
于是天下三分有二,犹以服事殷,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犹曰天命未至。
以三圣之智,伐独夫之,犹正其名教曰「逆取顺守,保大定功安民和众」。
犹著大武之容曰「未尽善也」。
周公遭变,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者,则皆农夫女工衣食之事也。
故自后稷之始基静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六王而武始居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
爰及上代,虽文质异时,功业不同,及其安民立政者,其揆一也。
今晋之兴也,功烈于百王,事捷于三代,盖有为以为之矣。
宣景遭多难之时,务伐英雄,诛庶桀以便事,不及脩公刘太王之仁也。
受遗辅政,屡遇废置,故齐王不明,不获思庸于亳;
高贵冲人,不得复子明辟;
二祖逼禅代之期,不暇待参分八百之会也。
是其创基立本,异于先代者也。
又加之以朝寡纯德之士,乡乏不二之老。
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
是以目三公以萧杌之称,标上议以虚谈之名,刘颂屡言治道,傅咸每纠邪正,皆谓之俗吏。
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
若夫文王日𣅳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点以为灰尘,而相诟病矣。
由是毁誉乱于善恶之实,情慝奔于货欲之涂,选者为人择官,官者为身择利。
而秉钧当轴之士,身兼官以十数。
大极其尊,小录其要,机事之失,十恒八九。
而世族贵戚之子弟,陵迈超越,不拘资次,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让贤之举。
子真著崇让而莫之省,子雅制九班而不得用,长虞数直笔而不能纠。
其妇女庄栉织纴,皆取成于婢仆,未尝知女工丝枲之业,中馈酒食之事也。
先时而婚,任情而动,故皆不耻淫逸之过,不拘妒忌之恶。
有逆于舅姑,有反易刚柔,有杀戮妾媵,有黩乱上下,父兄弗之罪也,天下莫之非也。
又况责之闻四教于古,修贞顺于今,以辅佐君子者哉!
礼法刑政,于此大坏,如室斯构而去其凿契,如水斯积而决其堤防,如火斯畜而离其薪燎也。
国之将亡,本必先颠,其此之谓乎!
故观阮籍之行,而觉礼教崩弛之所由;
庾纯贾充之事,而见师尹之多僻。
考平吴之功,知将帅之不让;
郭钦之谋,而悟戎狄之有衅。
傅玄刘毅之言,而得百官之邪;
傅咸之奏,钱神之论,而睹宠赂之彰。
民风国势如此,虽以中庸之才,守文之主治之,辛有必见之于祭祀,季札必得之于声乐,范燮必为之请死,贾谊必为之痛哭。
又况我惠帝以荡荡之德临之哉!
贾后肆虐于六宫,韩午助乱于外内,其所由来者渐矣,岂特系一妇人之恶乎?
怀帝乱之后得位,羁于彊臣。
悯帝奔播之后,徒厕其虚名。
天下之政,既已去矣,非命世之雄,不能取之矣。
怀帝初载嘉禾南昌
望气者又云豫章天子气
及国家多难,宗室迭兴,以悯怀之正,淮南之壮,成都之功,长沙之权,皆卒于倾覆。
怀帝豫章王登天位,刘向之谶云,灭亡之后,少如水名者得之,起事者据秦川,西南乃得其朋。
悯帝,盖秦王之子也,得位于长安长安,固秦地也,而西以南阳王右丞相,东以琅邪王左丞相
上讳业,故改临漳
漳,水名也。
由此推之,亦有徵祥,而皇极不建,祸辱及身。
岂上帝临我而贰其心,将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者乎?
淳耀之烈未渝,故大命重集于中宗元皇帝
天保五年秀才对策 北齐 · 樊逊
 出处:全北齐文卷七
五年正月,制诏问升中纪号,孝谦对曰:「臣闻巡岳之礼,勒在《虞书》,省方之义,著于《易象》。
往帝前王,匪唯一姓,封金刊玉,亿有馀人。
仲尼之观梁甫,不能尽识;
夷吾之对齐桓,所存未几。
然盛德之事,必待太平,苟非其人,更贻灵谴。
秦皇无道,致风雨之灾;
汉武奢淫,有奉车之害。
文叔受命,炎精更辉,四海安流,天下辑睦,剑赐骑士,马驾鼓车,乃用张纯之文,始从伯阳之说。
至于魏、晋,虽各有君,量德而处,莫能拟议。
蒋济上言于前,徒秽纸墨;
袁准发论于后,终未施行。
世历三朝,年将十祀,启圣之期,兹为昌会。
然自水德不竞,函谷封途,天马息歌,苞茅绝贡。
太祖宝鸡之瑞,握凤皇之书,体一德以匡朝,屈三分而事主,荡此妖寇,易如沃雪。
但昌既受命,发乃行诛,虽太白出高,中国宜战,置之度外,望其迁善。
伏惟陛下以神武之姿,天然之略,马多冀北,将异山西,凉风至,白露下,北上太行,东临碣石,方欲吞巴蜀而埽崤函,苑长洲而池江汉。
复恐迎风纵火,芝艾共焚,按此六军,未申九伐。
夫周发牙璋,汉驰竹使,义在济民,非闻好战。
至如投鼠忌器之说,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
三台令子,六郡良家,蓄锐须时,裹粮待诏
未若龙驾虎服,先收陇右之民,电转雷惊,因取荆南之地。
昔秦举长平,金精食昴,楚攻钜鹿,枉矢霄流,况我威灵,能无协赞。
但使彼之百姓一睹六军,似见周王,若逢司隶
然后除其苛令,与其约法,振旅而还,止戈为武,标金南海,勒石东山,纪天地之奇功,被风声于千载。
若令马儿不死,子阳尚在,便欲案明堂之图,草射牛之礼,比德论功,多惭往列,升中告禅,臣用有疑」。
又问求才审官孝谦对曰:「臣闻雕兽画龙,徒有风云之势;
金舟玉马,终无水陆之功。
三驾礼贤,将收实用,一毛不拔,复何足取。
是以尧作虞宾,遂全箕山之操;
周移商鼎,不纳孤竹之言。
处士盗名,虽云久矣;
朝臣穷位,盖亦实多。
汉拜丞相,便有钟鼓之妖;
魏用三公,乃致孙权之笑、故山林之与朝廷,得容非毁;
肥遁之与宾王,翻有优劣。
至于时非蹈海,而曰羞作秦民;
事异出关,而言耻从卫乱。
虽复星干帝座,不易高尚之心;
月犯少微,终存耿介之志。
自我太岳之后,克广洪业,禹至神宗,舜格文祖。
陛下受天明命,光华日月,爰自纳麓,乃格文祖,仪天地以设官,象星辰以布职。
汉家神凤,惭用纪年;
魏氏青龙,羞将改号。
上膺列宿,咸是异人;
下法山岗川,莫非奇士。
所以画堂甲观,修德日新,庙鼎钟歌,王星岁委。
循名责实,选众举能,朝无铜臭之功,世绝《钱神》之论。
昔百里相秦,名存《雀箓》;
萧、张辅沛,姓在《河书》。
今日公卿,抑亦天授,与之为治,何欲不从。
未必稽首天师,方闻牧马之术;
膝行山上,始得治身之道。
但使帝德休明,自强不息,甲夜观书,支日通奏。
周昌桀、纣之论,欣然开纳;
刘毅桓、灵之比,终自含弘。
高悬王爵,唯能是与,管库靡遗,渔盐毕录。
无令桓谭非谶,官止于郡丞
赵壹负才,位终于计掾。
则天下宅心,幽明知感,岁精仕风伯朝周,真人去而复归,台星坼而还敛。
《诗》称多士,《易》载群龙,从此而言,可以无愧。
又问释道两教,孝谦对曰:「臣闻天道性命,圣人所不言,盖以理绝涉求,难为称诣。
伯阳道德之论,庄周逍遥之旨,遗言取意,犹有可寻。
至若玉简金书,神经秘录,三尺九转之奇,绛雪玄霜之异,淮南成道,犬吠云中,子乔得仙,剑飞天上,皆是凭虚之说,海枣之谈,求之如系风,学之如捕影。
而燕君、齐后、秦皇、汉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福去而不归,栾大往而无获。
犹谓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
江璧既返,还入骊山之暮;
龙媒已至,终下茂陵之坟。
方知刘向之信洪宝,没有余责;
王充之非黄帝,比为不相。
又末叶已来,大存佛教,写经西土,画像南宫。
昆池地黑,以为烧劫之灰。
春秋夜明,谓是降神之日。
法王自在,变化无穷,置世界于微尘,纳须弥于黍米。
盖理本虚无,示诸方便。
而妖妄之辈,苟求出家,药王燔躯,波仑洒血,假未能然,犹当克命。
宁有改形易貌,有异生人,恣意放情,还同俗物。
龙宫余论,鹿野前言,此而得容,道风前坠。
伏惟陛下受天明命,屈己济民,山鬼效灵,海神率职。
湘中石燕,沐时雨而群飞;
台上铜乌,愬和风而杓转。
以周都洛邑
治在镐京,汉宅咸阳,魂归丰、沛,汾、晋之地,王迹维始,眷言蓐幸,且劳经略
犹复降情文苑,斟酌百家,想执玉于瑶池,念求珠于赤水
窃以王母献环,由感周德,上天锡佩,实报禹功。
二班勒史,两马制书,未见三世之辞,无闻一乘之旨。
帝乐王礼,尚有时而沿革;
左道怪民,亦何疑于沙汰」。
又问刑罚宽猛,孝谦对曰:「臣闻惟王建国,刑以助礼,犹寒暑之赞阴阳,山川之通天地,爰自末叶,法令稍滋,秦篆无以穷书,楚竹不能尽载。
有司因此,开以二门,高下在心,寒热随意。
《周官》三典,弃之若吹毛;
汉津九章,违之如覆手。
遂使长平狱气,得酒而后消;
东海孝妇,因灾而方雪。
诏书挂壁,有善而莫遵;
奸吏到门,无求而不可。
皆由上失其道,民不见德。
而议者守迷,不寻其本。
钟繇、王朗,追怨张仓;
祖讷、陶,共尤文帝
便谓化尸起偃,在复肉刑;
致治兴邦,无关周礼。
伏惟陛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
黄旗紫盖,已绝东南;
白马素车,将降轵道。
若复峻典深文,臣实未悟。
何则?
人肖天地,俱禀阴阳,安则愿存,扰则图死。
故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未有专任商、韩而能长久。
昔秦归士会,晋盗来奔;
舜举皋陶,不仁自远。
但令释之、定国迭作理官龚遂、文翁继为群守,科间律令,一此宪章,欣闻汲黯之言,泣断昭平之罪。
则天下自治,大道公行,乳兽含牙,仓鹰垂翅,楚王钱府,不复须封,汉狱冤办囚,自然蒙理。
后服之徒,既承风而慕化
有截之内,皆蹈德而咏仁。
号以成、康,何难之有」?
又问祸福报应,孝谦对曰:「臣闻五方易辨,尚待指南;
百世可知,犹须吹律。
况复天道秘远,神迹难源,不有通灵,孰能尽司。
乘楂至于河汉,唯睹牵牛;
假寐游于上玄,止逢翟火。
造化之理,既寂寞而无传;
报应之事,固难得而妄说。
但秦穆有道,句芒锡年;
虢公凉德,蓐收降祸。
高明在上,定自有知,不可谓神冥昧难
若夫仲尼厄于陈、蔡,孟轲困于齐、梁,自是不遇其时,宁关报应之理。
子胥无首,马迁腐下,受诛取辱,何可尤人。
至如协律见亲,擢船得幸,从此而言,更不足怪。
周王漂杵,致天之罚;
白起诛降,行己之意。
是以七百之祚,仍加姬氏;
杜邮之戮,还属武安
昔汉问上计,不过日蚀;
晋策秀才,止于寒火。
前贤往士,咸用为难。
推古比今,臣见其易。
然草莱百姓,过恩私,三折寒胶,再游金马,王言昭贲,思若有神,占对失图,伏深悚惧(《北齐书·樊逊传》)
太子 唐 · 宁原悌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八
臣闻事有可言者。直臣所以抗议。
忠而见弃者。志士所以太息。
至于竭诚事君。信而获罪。
怀禄辅国。谄于取容。
二者难明。取舍或异。
臣窃为朝廷忧之。伏惟殿下孝敬纯深。
仁明善断。有大功于天下。
元良于社稷。万姓所以拭目。
百寮所以清耳。皆欲王化之兴隆
风俗之革易也。顷年以来。
天纲少紊。小人趋竞。
内难屡起。方当振纲张弦之秋。
委才任士之日。若推心得人。
则万目直举。如托寄非所。
则百度斯废。故王者先择良臣。
复能任使。均明同日月。
无私并天地。功高化洽。
地平天成。又以为官择人者理。
为人择官者乱。理乱之繇。
官人之职也。自二月以来。
敕令授官。吏部注拟。
填塞府寺。满盈台省
其优劳当作别敕放选。或虚名邀功。
或作才侥倖。日以增益。
布列州县。殚竭府库。
侵削黎元。臣诚以为渐不可长也。
昔晋政多门。官以贿进。
刘毅忧其危。傅咸恐其乱。
武帝终而不悟。卒有败官之尤。
十数年閒。亿兆涂炭。
是知古者省吏崇化。不闻多官以致理。
臣以为惩其弊者。归乎任人者也。
故忠臣难进而易退。无党而孤立。
守死善道。执心不移。
乃奸人之所嫉。为国家之所利。
近者姚元之宋璟居献替之职。处铨衡之地。
用节员位。颇立绳纪。
不为权门黩货所拘。而以平心汲引为务。
于时草泽之贤。翘足待用。
天下凛然。复有升平之望也。
臣观二相为人。励已忠肃
直身鲠亮。虽有微疵。
又受黜责。且守正之士。
志节之人。弃瑕录用。
今其时也。昔叔向下狱。
祁奚讼之。犹将宥其十代。
以劝能者。况其身不免乎。
往者易之三思。倾动朝政。
所赖柬之元忠。戮力王室。
社稷殆危。忠臣处朝而获安。
神器将移。贤者竭诚而必复。
岂非忠臣良士力哉。等行事。
无忝今古。夫安必思危。
理则忧乱。明王之诫也。
忠臣处朝。奸邪屏退。
兴邦之道也。易曰。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殿下诚能舍其无咎。收彼众望。
因主上之馀閒。议朝政之臧否。
使并悔过。令复旧职。
则举善之美。垂于无穷。
滥官之弊。澄清匪日矣。
对长才广度沈迷下僚策 唐 · 张倚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四
问。
四岳畴庸。
羲和代掌其任。
九官命职。
稷禹不易其能。
逢化久以庸(一作康)时。
藉功深而成务。
洎乎嬴刘以降。
马承流
罕为官以择人。
直循资而就列。
或十旬而登三事。
或一日而致九迁。
遂开趋竞之门。
莫守代工之美。
国家网罗偫彦。
驱驾时英。
其政洽于至和。
其人淳于太古。
今欲削汉魏之遗法。
复尧禹之远图。
能其事者。
永守其官。
称其职者。
不迁其任。
增秩赐爵。
用申劝善之规。
金帛玺书。
载表优贤之义。
变通之理。
尚或多端。
用舍之途。
伫闻良算。
对。
昔者明王之御天下也。
奉若天道。
建邦设都。
树之以后王。
化之以师长
用人勿及私昵。
建官惟在贤才。
夫难知非独在于今日。
故曰知人则哲。
惟帝难之。
自生人以来。
有国之王。
莫不得贤则治。
失贤则乱。
此乃自然之义。
百王不能易也。
是知贤人君子。
国之所急。
诗曰。
南山有台。
北山有莱。
乐只君子。
邦家之基。
言人君得其贤臣。
所以成其美化。
广其基业也。
遐观历代圣王之求贤哲也。
义匪一途。
或精选以取之。
或降访以得之。
有营之经载而始获。
有求之不日而便至。
迟速之理虽异。
辅弼之职不殊。
黄帝劳于梦想而感力牧
诚之至也。
唐尧务于畴咨而致夔龙。
访之审也。
至唐虞之黜陟幽明。
三载考绩。
夏禹之顾盼空谷。
七起成名。
殷宗托梦于傅岩。
姬文游心于渭水。
此六君者。
可谓勤于求贤而善于用人也。
故能使元凯就绩。
申甫登朝。
道济五臣。
功宣十乱。
康良作诵。
喜起成歌。
人无险诐之情。
代有雍熙之乐。
由庚入咏。
天保为诗。
下怀报主之心。
受天之禄。
书曰。
百僚师师。
百工惟时。
庶绩其凝。
此之谓也。
斯并政符大道。
理合至公。
委质能臣之一德。
所以天工可代。
人爵攸宜。
凭久化以济寰瀛。
藉深功而安宇宙。
战国之代。
王道寖微。
各伫英贤。
或杂或霸。
楚襄劳持金之聘。
燕昭躬拥彗之礼。
空闻僭号之议。
未睹升平之业。
桓公之有仲父
晋侯之获赵文。
委任责成。
共登霸道。
唯勤斗争之理。
不务淳和之绩。
而动乖王度
举违帝典。
故五尺童子。
耻之不论。
况所由龌龊。
何其卑也。
秦皇不仁。
虐乱是极。
儒生填于坑井。
诗书灭于烟火。
忠贞清白。
以为徒苦。
谄佞邪媚。
谓之至公。
卒以覆亡。
为后代诫。
实由远贤近佞。
使之然也。
汉高祖虽不好儒。
然亦任用英杰。
登坛而礼韩信
辍洗而迎郦生
委萧曹以股肱。
寄张陈以社稷。
孝武之代。
儒学渐该。
董仲舒之策。
始令郡国贡举。
于是贤良方正之士。
雾委云集。
晁错公孙宏匡衡萧望之辈。
并继踵而至。
故当文景之代。
号为得人
诗称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汉所以宁者。
亦士之力也。
光武仗吴邓以立功。
任贾寇以起事。
拔奇取异。
决自于心。
爰至显宗中兴。
于兹为盛。
由此而两汉之代。
数百年閒。
陟正黜邪。
褒善贬恶。
虽不袭唐虞之法。
亦去烦芟乱。
几乎大成矣。
逮献灵之际。
奸猾纵横。
升必以财。
进不由道。
于是搢绅洁白之士。
疾之若雠。
乃曰举秀才不知书。
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龟。
至乃悬爵而卖之。
列价而争之。
守正道者以为陆沈。
由斜径者谓之智变。
衣冠为之失序。
贤哲由是潜藏。
遂使社稷丧亡。
后嗣覆灭。
悲夫。
此伐檀所以兴刺。
黍苗所以劳歌。
无他故焉。
贤人不得进也。
及乎当涂启运。
典午开基。
陈偫制九品之条。
刘毅兴八损之权。
曹羲疾其阔远。
孙楚以为鬼录。
遂令权要归于中正
威福去于天朝。
臧否任情。
品藻乖次。
齐之季
梁隋之末。
聘士求贤。
罕闻稽古。
栋挠鼎折。
唯见陵夷。
既同自郐之讥。
讵劳更仆之
圣上览百王之得失。
立万代之规模。
大开举尔之科。
广陈训迪之典。
用与不用。
贤否各称其能。
材与不材。
轮桷并当其任。
小人去位。
疾之犹若寇雠。
君子盈朝。
求之恒如不及。
故得百僚无滥。
九有升平。
不闻濡翼之讥。
永绝烂头之诮。
仲长亡越级之论。
贾生无调下之悲。
今欲远服尧禹之踪。
近弃刘曹之法。
增秩令其永任。
锡帛许其不迁。
使官不易能。
遵代掌。
虽优贤之义。
有所会通。
而随时之谈。
或恐未可。
何则。
太古敦朴。
静人希。
敦朴则易淳。
静人希则易理。
故不劳而功可就。
今圣明抚运。
才多俗阜。
俗阜则事烦。
才多则理剧。
必咨明哲独任。
不以避嫌。
但使委得其人。
数迁何妨化理。
如其用失其理。
久任岂补功亏。
愚管所窥。
以为如此。
大体期于不滥。
所务在于得贤。
苟违此途。
未知其可。
谨对。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一作递)苏涣侍御769年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引用典故:穷途哭 筑坛 舌存 东山起 郭钦上书 入怀 苏季子 将军西第 刘毅答诏 授钺 紫燕
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一束
虚名但蒙寒温(一作暄)问,泛爱不救沟壑辱。
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
盈把那须沧海珠,入怀本倚昆山玉
拨弃潭州百斛酒,芜没潇岸千株
使我昼立烦儿孙,令我夜坐费灯烛。
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军符侯印取岂迟,紫燕騄耳行甚速。
圣朝尚飞战斗尘,济世宜引英俊人。
黎元愁痛会苏息,夷狄跋扈徒逡巡。
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
郭钦上书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
他日更仆语不浅,明公论兵气益振。
倾壶箫管黑(一作理,一作动)白发,舞剑霜雪吹青春。
宴筵曾语苏季子,后来杰出云孙比。
茅斋定王城郭门,药物楚老渔商市。
市北肩舆每联袂,郭南抱瓮亦隐几。
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鸟雀苦肥粟菽,蛟龙欲蛰寒沙水。
天下鼓角何时休,阵前部曲终日死。
附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
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
上封事表 中唐 · 李渤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二
臣渤言。臣伏见今月一日赦。
闻中外僚例应有策略可济时者。悉许上陈。
无有所隐。臣窃以陛下登极已来。
擢自岩野者。惟一人而已。
臣感殊奖。不合私身。
身既不私。岂宜爱死。
若臣者。得死于义。
则荣于生远矣。以元和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奏平贼三术。
并皆请不舍元济。其上是感。
其次是守。其下是战。
又言感不成不失为守。守不成不失为战。
此求庙战。为陛下万全之谋也。
其直言必战者。是见无礼于君。
如鹰鹯之逐鸟雀。奋不顾身。
真陛下义勇之臣也。昔汉代先零羌反。
赵充国守屯田。辛武贤请讨袭。
宣帝两行之。虽各成本功。
岂如陛下雄迈独断。竟斩灭凶虏。
则微臣前者上言。为国之道也。
今扫清淮西。是陛下之圣也。
社稷之福也。臣独不胜恳款。
愿朝廷增修德政。以享外宁之功。
辄复自忘幽朴。远献刍言。
冀以尘露。少裨海岳。
窃以陛下天纵生知。又嗜学不倦。
故臣敢依托经史。敷陈下情。
特乞圣慈容其迂繁。曲赐终览。
则疏退小臣。死骨不朽矣。
臣某中谢。臣昔负薪。
偷暇读书。至周礼见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是也。书叙又云。
三坟言大道也。五典言常道也。
然则三五之君。君之至者矣。
臣曾学易。见三皇之道。
加之以书。见五帝之德。
加之以诗礼。见三王之仁。
加之以春秋。见五霸之义。
寻战国策。极于隋史。
见沿代得失。参以百家。
统以九流。又遗其繁华。
摭其精实。收视黜听。
顺其所自。故游涉中理也。
髣髴三皇之化。自冥于天。
法道者。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范围天地。
曲成万物。易称先天而天不违。
又云。鼓万物不与圣人同忧。
是三皇在上。至朴未散。
天下大同。无思无为。
逍遥而已。五帝之教。
自冥于地。地则天者。
其德广运。乃圣乃神。
乃武乃文。书曰。
天聪明自我人聪明。天明畏自我人明威。
孔子曰。唯天为大。
唯尧则之是也。五帝在上。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百姓不知。其德至矣。
三王之政。自冥于仁。
仁效地者。不识不知。
无思不服。本以六德六行。
文以五礼五乐。孔子曰。
以仁理人。又曰。
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是也。
三王在上。上仁下义。
仁义相感。天下太和。
故行苇天保之诗作。成康袭政。
刑措四十年。至于五霸。
力义统盟。功过糅駮。
伤坏王猷。秦政贼隳周法。
刬去井田。残蚀六国。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
二世而亡。汉高帝宽仁大度。
与人同利。任能使。
善听纳。竟甸万国。
孔子曰。其或继周者。
虽百代可知也。彼萧曹辈。
生于秦。长于秦。
习于秦。惑于秦。
不尽刷秦恶。特见制度。
与夫三代联辉。此其未至也。
然皆根于忠朴与清静。其世代长久者亦在此。
文帝躬约素德。罢搆露台。
千里马。熙然与刑措无异。
贾谊尚以为皇号甚美。论德不称。
岂非兼以造程裁范。未抵大中欤。
景武昭宣。亦各有美。
皆以乐贤从谏。风流无穷。
元成哀平。过有轻重。
皆以黜贤嬖佞。稔謺亡国。
光武皇帝白水。乘旧德。
贼莽百万。且溃且溺。
又平赤眉铜马陇蜀诸寇。非项氏等夷。
其佐命与三杰亦异。挍其武踪。
功次高祖。若乃稽古宅周。
勋臣寿。儒学光。
教化浃洽。躬践理平。
自牧以谦。自勤以劳。
兢兢若不及。过矣无次也。
明帝孝思。敦九族。
旰食以达幽枉。无倖私。
无矜色。章帝性仁厚。
行春令。建胎养法。
赋贫人以苑地。和帝抑符瑞。
省贡献。有明章馀风。
洛都之令主。自殇已下。
不足徵也。桓灵不道。
偫丑侵政。诛灭贤俊。
流毒蒸人。鬻官于朝。
列肆于内。偫盗大起。
腥闻在上。赤帝之祚。
其亡也忽焉。蜀先主任托孔明
有仁人风烈。魏文帝席父业。
擅妄大言。轻议舜禹。
摧末疏本。其昏塞剧矣。
然灾眚罪已。罢劾三公
终制省薄。亦足称也。
此外无他胜略。继以荒允邻豪。
敌臣奸雄。延数代而亡。
实为幸矣。晋武承三叶权力。
通一淮海。焚怪服。
让泥金。容刘毅直辞。
辉光蔼然。然违钦言峤议。
使黼衣左衽。数百年华风不振者罪圬(疑)矣。
南北分朝。质文术背。
造邦者挺雄才。骋奇算。
约之以勤俭。必有夏吕之功焉。
残国者皆淫逸其心。猜毒溺私。
移之以务禽奢奔。必有共鲧之败焉。
嗣主善恶紊駮。三者拟诸二汉。
凶或逾之。美不及者也。
大槩吴风巧。其失也浮。
虏俗愚。其失也鄙滞。
名不胜质。故陈灭于隋。
汉世祖帝陇蜀。更诏以书。
贵服其心。耻以虚为胜也。
何以造以岛夷索虏相济。得不愧颜于让畔通乐乎。
自隋没唐祚。十一
向二百年矣。革土垂号。
亚姬敌刘。但房杜病同萧曹。
祖述秦汉。宪章周隋。
使周邵得擅美于前代者。龟玉毁于椟中矣。
元宗中兴。崇敏璟直。
敏未达。直不深。
皆辅理名才。不宜责以经国也。
李林甫元载媚君以佞谀。迷君以嗜好。
引同诛异。封其邪志。
致逆羯启衅。燎原不灭者。
非二子而谁。异代同𠌤。
共污三纪。遂使朝多忌讳。
俗尚苟容。波惊云挠。
荡动未息。易曰。
通其变。使人不倦。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窃闻至德以来。
天下常思太平。君臣之心。
非不恳切。迄于今来未称者。
是人倦而不知变。虽君侪尧禹。
臣越伊周。诏如尚书典诰。
日下既不行之。行之亦何由得通且久乎。
易曰。化而裁之存乎变。
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存乎德行。天祚圣唐。
以变通之。数遗陛下。
顺而革之。则悠久大历。
必自此而更始矣。臣观前代嗣
功未有如陛下今日之盛也。宜乘今戮淮寇之势。
以德制恒兖。则恩威兼畅矣。
恩威兼畅。而又加之以舍小过举贤才。
则陛下虽欲让太平之勋美。臣知必不得明矣。
伏望廓开圣德。以拨乱意自兼。
剧秦灭政。志于炎昊间。
再造鸿业。与天地惟新。
驰之于无穷。昔舜禹以匹夫宅四海。
其烈如彼。今圣代以五朝营太平。
其难如此。臣又窃闻之。
陛下使工伎必能。是不欲其两伤也。
如此推而进之。则建皇极。
致雍熙。如指诸掌乎。
臣疑宰相公卿蕴其略。但启沃之次第未及。
使陛下翘思文武。凝望殷汤。
主忧臣辱。孰不愤叹。
今陛下蹈道据德。安仁存义。
则三皇五帝三王五霸之美兼矣。与人同利。
从谏如流。尚约素。
斥珍奇。则汉高孝文之美兼矣。
尊儒学。兢兢若不及。
幽枉必达。无倖私。
无矜色。则光武孝明之美兼矣。
任托不惑。容受直言。
蜀先主晋武之美兼矣。约以高祖太宗之善训。
贯以陛下之明圣。总萃前美。
混论消息。融而为至德。
发而为元化。以王道为尺。
以大中为刀。度时之宜。
裁酌古今。引知荡冤。
驱末还本。正六官
叙九畴。举王制。
仿月令。调兵食。
崇孝悌。敦九族。
辟谏路。显儒学。
退文华。黜选举。
复俊造。定四人。
省道释。明刑以行令。
理兵以禦戎。然后经之以礼乐。
纬之以道德。推诚信以化之。
播风雅以畅之。坐明堂。
登灵台。休息乎祥气之间。
陛下袭羲轩于上。公卿侪稷契于中。
黎元欢鼓腹于下。挹甘露。
醴泉。禽畜四灵。
不为难矣。臣愚寡闻。
不识远大。伏望下宰相公卿大夫议之。
如瞽言可采。伏乞搜岩封野。
博引海内巨儒耆德元识明断之士。大开学馆。
与朝贤参讲。令其稽古应时。
据经更俗。仍使切磋周洽
复出精义。重作制度。
使合乎宣父继周之旨。夫正气振。
彼承家鼠寇。戎狄裔夷。
若槁叶迎霜。轻冰涉暑。
瞥然已去。閒然已亡。
固不足尘于圣虑矣。今臣谨竭管见。
献五事如后。是非疏密。
悬在天鉴。蕞尔昏塞。
何能自分。若乃沿革次第。
时政所切。伏计宰辅必已详奏。
亦不敢更言。臣今幸生圣代。
又曾谬处谏垣。逢中兴将启之期。
太平必成之术。实惧不言为罪也。
狂瞽微臣。不胜感恩中愤之过。
谨勒祇承人某奉表被露丹恳以闻。臣渤诚惶诚恐。